欢迎来到权移马鹿网

权移马鹿网

印尼小伙将国粹艺术带到广西 架起中印文化交流桥梁 小伙西架欣赏甘美兰

时间:2024-04-20 06:22:52 出处:探索阅读(143)

  中新网南宁9月9日电 题:印尼小伙将国粹艺术带到广西 架起中印文化交流桥梁

  作者 韦佳秀

  “音乐无国界,印尼印文我希望更多中国人了解甘美兰,小伙西架欣赏甘美兰,将国让甘美兰成为印中两国艺术交流的粹艺桥梁。”近日,术带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的到广印度尼西亚籍教师仁迪(Randy Geovani Putra)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
  在印度尼西亚语中,起中“甘美”(Gamel)原意为“敲击”,化交与字尾“兰”(an)合起来意思为“敲击乐”。流桥梁在印尼,印尼印文几乎每个正式的小伙西架庆典都会有甘美兰。作为印尼传统的将国民间音乐,其历史悠久,粹艺是术带最能体现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特征的存在。

  2015年,到广仁迪来到广西,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学科教学(音乐)专业硕士研究生。因熟悉印尼传统音乐,2018年毕业后,他成为广西艺术学院一名专门教授甘美兰课程的外籍教师,同时兼任该校甘美兰乐团首席。

  近日,记者来到仁迪的课堂,课堂上不时响起一阵具有金属质感的打击乐,旋律空灵且欢快,充满异域风情。“在我们国家,几乎没有两支完全一样的甘美兰乐队。受到地方文化差异的影响,不同区域的演绎风格各有特色,且每一支乐队的乐器构成也有差异。”仁迪说,他教授的甘美兰属于印尼西爪哇的甘美兰音乐流派。

9月6日,仁迪在课堂上演奏甘美兰。 韦佳秀  摄

  为了传播甘美兰,仁迪曾带领学院的甘美兰乐团,参加中国—东盟博览会、中国—东盟音乐周,赴江苏南京、湖北武汉等地进行学术交流。

  在教学的过程中,仁迪萌生出将甘美兰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演奏的想法。2021年,他将甘美兰与中国的古筝、二胡等乐器结合,改编印尼西爪哇传统歌曲《Sekar Manis》,并登上中国—东盟音乐周的舞台进行表演。

  近年来,仁迪多次与学院教授、学生探讨如何将甘美兰与中国传统乐器结合。仁迪称,作为传统民间音乐,甘美兰主要靠口传心授流传下来,没有形成乐谱。

  “我演奏一段甘美兰,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阶,对应到中国传统乐器的音阶,并记录成乐谱。”仁迪说,想要将两者结合,制作乐谱是第一步。在此基础上,还要考虑两国不同乐器的音色的契合度。因此,这项工作并不简单。

  受到仁迪的影响,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甘美兰,研究甘美兰。在今年的暑期交流活动中,仁迪带着一批学生,踏上印尼的土地,感受甘美兰的独特魅力。

  仁迪带着学生来到印度尼西亚万隆国立艺术文化学院,与该校师生交流;参观当地博物馆,观赏印尼传统乐器;在印尼一个王宫中,敲击古老的甘美兰乐器。“听到古老的甘美兰发出的声音,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。通过这个活动,我感到自己与它有了更深的连接。”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的学生杨柯说。

  为了让学生更加喜爱甘美兰,仁迪的授课风格轻松且充满欢乐;和学生们打成一片,今年36岁的他跟学生们像朋友一样相处。在他看来,自己是印中两国艺术文化交流的“纽带”,希望更多学生通过他了解印尼传统艺术文化。

  与此同时,仁迪也在学生们的带动下,深深爱上了广西。今年是仁迪在广西的第8年,当谈及自己的生活状态,他调侃道“早上吃桂林米粉,晚上吃螺蛳粉”。(完)

分享到: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希望对您有帮助!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!

友情链接: